首页 常识

风行什么什么成语(风行草偃:成语故事)

2024-07-18 16:45:02



【成语】 风行草偃


【拼音】 fēng xíng cǎo yǎn


【释义】 偃:倒伏。风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。


【出处】

《论语·颜渊》: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:“如杀无道,以就有道,何如?”孔子对曰:“子为政,焉用杀?子欲善而民善矣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,上之风,必偃。”


译文: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,说:“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,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您治理政事,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?您只要想行善,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。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,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,风吹到草上,草就必定跟着倒。”


释义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,上之风,必偃。”偃,倒伏。风一吹草就倒下。后遂以“风行草偃”等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。


【近义词】风行草从


【反义词】


【用法】

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。


【示例】

宋·陈亮《又癸卯秋书》:“世俗日浅,小小举措已足以震动一世,使秘书得展其所为,于今日断可以风行草偃。”

晋·葛洪 《抱朴子·用刑》:“明后御世,风向草偃,道洽化醇。”

唐·白居易《册回鹘可汗加号文》:“东渐海夷,西亘山狄,惠宁威制,鳞帖草偃。”

《资治通鉴·魏明帝青龙元年》:“圣化所绥,万里草偃。”

《晋书·潘尼传》:“学犹莳苗,化若偃草。”

【造句】

想要移风易俗,不能光喊口号,唯有在上位者以身作则才能达到风行草偃的效果。

儒家学者常以天子为传统帝国至高无上之统治者,必须以天下苍生为念,一言一行皆得考虑其对人民不能砖生风行草偃之效。


【成语故事】


季康子,即季孙肥,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。姬姓,季氏,名肥。谥康,史称“季康子”。季康子,事鲁哀公,此时鲁国公室衰弱,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强盛,季氏宗主季康子位高权重,是当时鲁国的权臣。


有一次,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,说:“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,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您治理政事,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?孔子曾对鲁国的季康子说道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”此处,他将“风”比作在上为政的君子之德,将“草”比作在下服从教育感化的百姓之德,意即君子的德政往哪里指引,民众就会向哪里去实行,其服从无违的情形如同风行于草。

孔子告诉季康子,只要想行善,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。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,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,风吹到草上,草就必定跟着倒。” 孔子是主张反对杀人,推崇“德政”。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,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。这里讲的人治,是有仁德者的所为。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,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。

总体而言,季康子是有大局观的权臣,虽然恋栈权位、霸占国政,但是能够分辨局势,让鲁国在吴、齐等强国的夹缝中顺利生存,而启用冉有改革田赋,更是他人生中的一大亮点。

【成语接龙】


风行草偃 ↣ 偃武櫜兵 ↣ 兵临城下 ↣ 下里巴人 ↣ 人面鬼心 ↣ 心悬两地 ↣ 地地道道 ↣ 道学先生 ↣ 生知安行 ↣ 行不顾言 ↣ 言不尽意 ↣ 意气用事 ↣ 事败垂成 ↣ 成仁取义 ↣ 义薄云天 ↣ 天王老子 ↣ 子曰诗云 ↣ 云龙鱼水 ↣ 水天一色 ↣ 色艺双绝 ↣ 绝薪止火 ↣ 火海刀山 ↣ 山河表里 ↣ 里通外国 ↣ 国无宁日 ↣ 日昃忘食 ↣ 食不糊口 ↣ 口角春风 ↣ 风风雨雨 ↣ 雨散风流 ↣ 流里流气 ↣ 气吞湖海 ↣ 海底捞月 ↣ 月眉星眼 ↣ 眼去眉来 ↣ 来日方长 ↣ 长戟高门 ↣ 门户之见 ↣ 见鞍思马 ↣ 马上墙头 ↣ 头面人物 ↣ 物是人非 ↣ 非昔是今 ↣ 今生今世 ↣ 世道人情 ↣ 情同手足 ↣ 足音跫然 ↣ 然荻读书 ↣ 书香人家 ↣ 家累千金 ↣ 金华殿语 ↣ 语近指远 ↣ 远近驰名 ↣ 名重当时 ↣ 时移世变 ↣ 变古易俗 ↣ 俗下文字 ↣ 字字珠玉 ↣ 玉振金声 ↣ 声华行实 ↣ 实与有力↣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