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
花甲是多少岁到多少岁(古人对年龄的雅称)

2024-09-25 08:30:01

【婴童篇】

➡️0岁 初度:是指初来世界,生日之时。出自《离骚》:“皇揽揆余初度兮,肇赐余以嘉名。”称生日为“初度”,出自《元史》: “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。”

➡️0岁 赤子:指初生的婴儿,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色的,故称“赤子”。颜师古注:“赤子,言其新生未有眉髮,其色赤。”清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·槎庵小乘》:“尺字古通用赤……赤子者谓始生小儿仅长一尺也。”

➡️3天 汤饼之期:指婴儿出生三日。旧俗小儿出生三日,设筵招待亲友谓之“汤饼筵”,也作“汤饼宴”、“汤饼会”。

➡️不满周岁 襁褓:泛指1岁以下幼童,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。襁襙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。宋黄庭坚《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》诗:“白头晏起饭,襁褓语呕哑。”

➡️2—3岁 孩提:幼儿始知发笑尚在强裸,出处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婴儿始孩,人所提挈,故曰孩提也。”

➡️男孩8岁、女孩7岁 始龀: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8岁、女孩7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

➡️8、9岁至13、14岁 总角: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。

➡️10岁以下 黄口: 雏鸟的嘴。借指雏鸟。黄口小儿,发展意义为无知的儿童。孔子曰:‘黄口尽得,大爵独不得,何也?’”

➡️10岁 幼学: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学。”郑玄注:“名曰幼,时始可学也。”因称十岁为“幼学之年”。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。

➡️10岁 外傅:外傅是指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,与内傅相对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十年,出就外傅,居宿於外,学书记。”


【少年篇】

➡️女孩12岁 金钗之年:女孩到了12岁就可以头戴金钗。“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”——《河中之水歌》

➡️女孩13、14岁 豆蔻: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,初夏还不是盛夏,比喻人还未成年,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“豆蔻年华”。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——杜牧《赠别》

➡️少年13至15岁 舞勺之年:应该学习各种技艺的年龄。《礼记》记载:勺,一种乐舞,古未成童者习之。

➡️女孩15岁 及笄:亦作“既笄”,古代女子到15岁以后,就把头发盘起来,并用簪子绾住,表示已经成年,到了出嫁的年龄。出自《礼记•内则》:“女子十有五年而笄。”

➡️男子15岁 束发: 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。在古代,男孩到了束发之年,就可以上大学读书了。在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中道:“束发而就大学,学大艺焉,履大节焉。”

➡️15岁 志学:意思是立志于学习。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”;曹植《武帝诔》:“年在志学,谋过老成。”


【青年篇】

➡️15岁或15岁以上 成童:稍大的儿童。《唐大诏令集》卷74《亲祭九宫坛大赦天下敕》载:“比者,成童之岁,即挂轻徭;既冠之年,便当正役。悯其劳苦,用轸予怀。”

➡️15岁至20岁 舞象:是成童的代名词。原本是古武舞名。语出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成童,舞象,学射御。”《疏》曰:“成童,谓十五以上;舞象,谓舞武也。熊氏云:‘谓用干戈之小舞也。’”

➡️女子16岁 碧玉、破瓜、二八:旧时将"瓜"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。女子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,即破瓜年华,又可称瓜字初分,风信之年,所谓二八年纪,破瓜之年。

➡️女子出嫁的年龄 摽梅:梅子从树上掉落,指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。出处《诗经·召南·摽有梅》:“摽有梅,其实七兮。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。”

➡️女子20岁 桃李: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。语出明徐渭《又启严公》:“誓将收桑榆之效,以毋贻桃李之羞,一雪此言,庶酬雅志。”

➡️男子20岁 弱冠、加冠、冠年: “弱冠”是称号,“加冠”一种礼仪。男子戴上帽子,举行加冠礼,表示成年。汉刘向《说苑·修文》:“冠者,所以别成人也……君子始冠,必祝成礼,加冠以厉其心。”

➡️女子24岁 花信之年: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。“二十四”这个数字与“花信”的缘分,可能在于“花信风”。二十四番花信风,又称二十四风,对应着二十四节气,分别有二十四种花期。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,所以叫信。


【中年篇】

➡️30岁 而立之年: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、学识自立、事业自立的年龄。后因称三十岁为“而立之年”。《论语·为政》:三十而立。

➡️女子30岁 半老徐娘:古时女子年至三十,已经走完人生的一半,但中年尚有风韵。出自《南史·后妃传下·梁元帝徐妃》:“萧溧阳马虽老犹骏,徐娘虽老犹尚多情。”

➡️男子30岁 始室:《礼记·内则》:“三十而有室,始理男事”。

➡️男子30岁 克壮:正当壮年,古代30岁为壮。《礼记·曲礼》:“三十曰壮。”

➡️40岁 不惑之年:遇事能明辨不疑、不糊涂。应璩《答韩文宪书》:“足下之年,甫在不惑。”

➡️50岁 知天命: 知道自己的命运,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,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,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。《论语·为政》:五十而知天命。


【老年篇】

➡️60岁 花甲: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,天干有十,地支十二,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,六十年为一循环,一循环称为一甲子,通常就叫做“六十花甲子”,也称“花甲”。唐·赵牧《对酒》诗:“手挼六十花甲子,循环落落如弄珠。”

➡️60岁 耳顺: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,没有不顺耳之事。是听得进逆耳之言,詈骂之声也无所谓,无所违碍于心,意思是60岁时听别人的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语出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六十而耳顺。”

➡️60岁 耆:也称为“寿考”,南朝齐·王融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耆年闕市井之游,稚齿丰车马之好。”《礼记·曲礼》:“年老,六十岁以上的人。六十曰耆”。

➡️61岁 还历寿:指61岁的寿辰。由于按干支纪年法,60年为一轮,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,故称“还历”。

➡️70岁 古稀: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。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《曲江二首》:“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

➡️70岁 从心:到了随心所欲的年龄。语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

➡️70岁 悬车: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,废车不用。出自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昔郑武公年过八十,入为周司徒,虽过悬车之年,必有可用。”唐·许浑《贺少师相公致政》诗序:“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,二表乞罢将相。”

➡️70岁 杖国:指男子70岁,意思是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在都城、国都内行走。出自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五十杖于家,六十杖于乡,七十杖于国,八十杖于朝。”古代有赐手杖给老人使用的定制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大夫七十而致事,若不得谢,则必赐之几杖。”

➡️77岁 喜寿:草书“喜”字似七十七,故特代指77岁。

➡️80岁 杖朝: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。

➡️80岁 伞寿:因“伞”字的草体形似“八十”,故称“伞寿”。

➡️88岁 米寿:因“米”字拆开,其上下各是八,中间是十,可读作八十八,也有年事虽高,但食欲旺盛之意。

➡️80岁至90岁 耄耋:耄,形声字,上形下声,音“冒”。耋,音“迭”。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。《北史·尉元传》:“虽老、更非官,耄耋罔禄,然况事既高,宜加殊养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锺生》:“君无大贵,但得耄耋足矣。”

➡️90岁 鲐背:鲐为一种鱼,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的皮肤。《尔雅·释诂上》:“鮐背、耇老,寿也。”

➡️90岁 冻梨:人到暮年,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,故又称“冻梨”。 《释名·释长幼》:“九十曰鮐背……或曰冻梨,皮有斑黑如冻梨色也。”

➡️99岁 白寿:因“百”字去掉上边的一是“白”字,“百”数去一为九十九,故雅称九十九岁为“白寿”。

➡️100岁 期颐:又称“人瑞”,指 百岁高寿,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百年曰期、颐。”郑玄注:“期,犹要也;颐,养也。不知衣服食味,孝子要尽养道而已。”孙希旦集解:“百年者饮食、居处、动作,无所不待于养。 方氏慤曰:‘人生以百年为期,故百年以期名之。’”唐李华《四皓铭》:“抱和全默,皆享期颐。”宋陆游《初夏幽居》诗之五:“余生已过足,不必到期颐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席方平》:“今送汝归,予以千金之产、期颐之寿,於愿足乎?”

➡️108岁 茶寿:因“茶”字的草字头即双“十”,相加即“二十”,中间的“人”分开即为“八”;底部的“木”即“十”和“八”,相加即“十八”。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“八十八”,再加上字头的“二十”,一共是“一百零八”,故名。

➡️120岁 花甲重开:花甲是60岁,重开是2个60岁,所以花甲重开是120岁。

➡️140岁 古稀双庆:因古稀指70岁,所以双稀是70的两倍,为140岁。




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