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,数量多大一千多种。
按照不同的来源,词牌可以划分为三个类别。
第一类,是已有固定的曲子,只负责填词即可;
第二类,是词牌名来源于作品当中的某个词语;第三类,是词牌名和词的题目相同。
今天分享10个最美的词牌名,和对应的千古名作,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词牌名?
蝶恋花
原是唐教坊曲,后来便用作词牌名。
又名黄金缕、凤栖梧、鹊踏枝、卷珠帘、明月生南浦、与谁同欢等。
以南唐冯延巳《蝶恋花.六曲阑干偎碧树》为正体。
此体为双调60字,前后段各五句,另有变体二种。
代表作:
《蝶恋花.春景》
苏轼
花褪残红青杏小。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。枝上柳绵吹又少,天涯何处无芳草!
墙里秋千墙外道。墙外行人,墙里佳人笑。笑渐不闻声渐悄,多情却被无情恼。
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雅丽之作,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。
以及自己情感不为人知的苦闷。
全词词意委婉,词情动人,于婉丽中带着伤感,读后让人沉醉。
玉蝴蝶
又名玉蝴蝶令和玉蝴蝶慢。在唐朝时候,它是令词,宋朝时候演变为慢词。
令词调以五代后蜀赵崇祚《花间集》所辑唐温庭筠词为正体。
代表作:
《玉蝴蝶.秋风凄切伤离》
温庭筠
秋风凄切伤离,行客未归时。塞外草先衰,江南雁到迟。
芙蓉凋嫩脸,杨柳堕新眉。摇落使人悲,断肠谁得知。
这首诗描写了女主人公在秋天,对塞外丈夫的相思之情。
全词以落寞的秋景衬托离别之情,情景交融,给人一种悲凉之感。
百媚娘
该词牌名最早出现在张先词集中,以《百媚娘.珠阙五云仙子》为定格。
双调74字,前后段各6句,五仄韵。
代表作:
《百媚娘.春日忆洛下旧游》
陈维崧
草把裙儿腰比,花与脸儿潮似。
恰听枝头莺语滑,眉逗一丝新喜。
闻说酒旗歌板地,多少嬉游子。
忆在洛桥晴市,又向洧川烟涘。
一斛柳绵飘不定,扑著车如流水。
无数秋千墙角里,天半红绳起。
碧牡丹
以晏几道《碧牡丹.翠袖疏纨扇》为正体,双调74字,前段7句5仄韵,后段8句6仄韵。
代表作:
《碧牡丹.晏同叔出姬》
张先
步帐摇红绮。晓月堕,沈烟砌。缓板香檀,唱彻伊家新制。怨入眉头,敛黛峰横翠。芭蕉寒,雨声碎。
镜华翳。闲照孤鸾戏、思量去时容易。钿盒瑶钗,至今冷落轻弃。望极蓝桥,但暮云千里。几重山,几重山。
这首诗主要写了晏殊心爱的小妾被夫人卖掉。
晏殊因此闷闷不乐,又不好发作。张先来访,得知此事以后。
便写下了这首词。
一斛珠
原为唐朝教坊曲目,又名草章台、怨春风和醉落魄等。
以李煜《一斛珠.晓妆初过》为正体。
代表作:
《一斛珠.洛城春晚》
苏轼
洛城春晚。垂杨乱掩红楼半。小池轻浪纹如篆。烛下花前,曾醉离歌宴。
自惜风流云雨散。关山有限情无限。待君重见寻芳伴,为说相思,目断西楼燕。
该诗作写于宋仁宗嘉佑元年。
上片即景生情,作者去河南应试,路过洛阳城由此而引发的情感。
下片写作者思绪绵绵,神态痴呆,由情入景,情景交融。读后让人陷入悲痛。
点绛唇
又名十八香、点樱桃、沙头雨、寻瑶草等。以冯延巳词《点绛唇.荫绿围红》为正体。
代表作
《点绛唇.红杏飘香》
苏轼
红杏飘香,柳含烟翠拖轻缕。水边朱户。尽卷黄昏雨。
烛影摇风,一忱伤春绪。归不去。凤楼何处。芳草迷归路。
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伤春念远的感受。上片回忆往事。
下片睹物思人。卧对残烛,伤春伤别。
明知归不去,依然迷归路,到底还是无法忘怀。
鹊桥仙
又名忆人人、鹊桥先令等,以欧阳修《鹊桥仙.月波清霁》为正体。
代表作:
《鹊桥仙.七夕》
苏轼
缑山仙子,高清云渺,不学痴牛騃女。凤箫声断月明中,举手谢时人欲去。
客槎曾犯,银河波浪,尚带天风海雨。相逢一醉是前缘,风雨散、飘然何处?
这首词不写男女离恨,而是歌咏朋友情意,别有一番韵味。
读来深感作者逸怀浩气、超乎尘垢之外。
虞美人
该词牌名起初是唐朝教坊曲,吟咏项羽的爱姬虞姬,故此得名虞美人。
代表作:
《虞美人.听雨》
蒋捷
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、断雁叫西风。
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、点滴到天明。
这是一首借听雨简述生平的词。
词人通过对自己少年、壮年、暮年三个阶段听雨时的情景和心情的描写。
概括了自己历尽悲欢离合的一生,抒发了对岁月无情、年华易逝的感概。
醉花阴
又名九日,该词调首见于北宋毛滂词。
词中有“人在翠阴中”、“劝君对客杯须覆”等句,因据其意取作调名。
代表作:
《醉花阴.黄花谩说年年好》
辛弃疾
黄花谩说年年好,也趁秋光老。绿鬓不惊秋。若斗尊前,人好花堪笑。
蟠桃结子知多少,家住三山岛。何日跨归鸾,沧海飞尘,人世姻缘了。
菊花开了,有凋零的时候;人现在还年轻,等过几年就都老了。
所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,让自己的人生少一些遗憾。
踏莎行
又名踏雪行、踏云行、柳长春等,以晏殊《踏莎行.细草愁烟》为正体。
代表作:
《踏莎行.候馆梅残》
欧阳修
候馆梅残,溪桥柳细。草薰风暖摇征辔。离愁渐远无穷,迢迢不断如春水。
寸寸柔肠,盈盈粉泪。楼高莫近危阑倚。平芜尽处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。
这首词主要抒写了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。上片写行人客旅的思念;
下片写居者对高楼的期盼和想象,写远望行人的内心活动。
寓情于景,含蓄内敛,是一部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