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在评出一个中国最有名的镇,你会选哪一个?我估计绝大部分都会选择东莞虎门。
你看看虎门的殊荣:中国女装名镇、中国童装名镇、全国服装(休闲服)品牌示范区、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、中国服装产业示范集群、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、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、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、全国重点镇等,荣誉称号念都念不过来了。
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:
因为这里有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-虎门销烟池,有鸦片战争爆发地-虎门炮台,有中国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第一个外资工厂-太平手袋厂,有建筑史上的代表项目-虎门大桥,有中国最著名的服装交易市场-黄河大厦,还有长时间的中国第一经济镇(现在已下降了)......
虎门这个名字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,它的知名度甚至比东莞市还要高。这些够不够虎门评上中国第一镇的称号?
在广东,一般将大河之出海口称之为门,如模门、涯门、蕉门、磨刀门等,而珠江主航道在流出广州和东莞大虎、小虎二山对列水域注入虎门伶仃洋,故称为虎门(早年称为虎头门),为广州的海上门户。
虎门是岭南历史文化名镇,三四千年前,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里创造文明、繁衍生息。早在汉代,海上丝绸之路经由此地;到了宋代,发展成为广东商盐集散中心之一;明清时期,人文荟萃,教育著称莞邑,商贸日益发展,成为粤海要塞。清代时在虎门驻有重军,后设虎门水师提督署,统管全省三十六营水师,以拱卫广州。
1839年主张销烟的林则徐就任两广总督,他上任后大力收缴外国商人(主要是英国人)鸦片,在虎门统一销毁,史称虎门销烟。紧跟着鸦片战争爆发,1841年2月虎门失陷,关天培阵亡,英军对广州发起进攻,又继续派兵北上,先后攻破福建厦门和浙江定海、镇海、宁波等地,并溯长江上进犯南京。最终清政府接受了英国议和条款,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—《中英南京条约》。其后列强不欲英国坐大,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,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故虎门是中国近代史开篇地。感怀历史你会来虎门吗?
虎门镇是人口大镇和经济大镇,管辖面积178.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83.8万,在十多年前虎门是中国经济第一镇,随着服装产业的下降,虎门经济也随之下降,2022年虎门镇地区生产总值736亿元,居全国千强镇第12位了,在东莞也先后被长安和松山湖超过,由以前的一枝独秀变成了强镇之一。
虎门区位交通独具优势,地处广州和深圳中点,大湾区几何中心,经虎门大桥与南沙一桥相连,有6条轨道交通(京港高铁、深茂铁路、赣深高铁、穗莞深城轨,东莞地铁2号线、莞惠城轨等),有4条高速公路(广深、沿江、潮莞、莞佛),90分钟内可达大湾区5大机场,60分钟内可达大湾区主要港口,高速对接世界一流的陆海空交通体系,高效利用大湾区产业集群资源,按虎门招商处的说法:可用三级城市的成本享用一级城市的功能,你是老板的话,来投资吗?
虎门是经济强镇,他的主要产业包括,在制造业方面,主要是纺织服装和电子信息;在服务业方面是旅游和电子商务。
纺织服装是虎门最大的王牌,目前有服装服饰生产加工企业2200多家,配套企业1000多家,年产值约500亿元,拥有以纯、依米奴等全国品牌,还有黄河、富民等全国闻名的服装市场,年销售额约800亿元。每年举办服装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服装盛会—中国(虎门)国际服装交易会。但随着纺织服装大规模的转移,严重影响虎门的产业发展,也是虎门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。
电子产业是虎门制造业的另一支柱产业,现有电子信息企业300多家,年产值超300多亿元(中国电子东莞产业园年产值就超200亿)。信息传输线缆产业年产值220亿元,是电子产业的最大功臣,让虎门获评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(信息传输线缆产业)”,
服务业中,虎门旅游是最有潜力的产业,前文说过虎门是近代史的开篇地,留下大量历史遗迹,如威远炮台、林则徐销烟池、沙角炮台、中国海战博物馆等等,还有虎门大桥、大岭山公园等等。虎门还拥有多家酒店,多仅五星级酒店就有东方、豪门、龙泉、丰泰花园、东方锦河等,旅游产业资源和配套很丰富。
电子商务发展快速,是虎门服务业的另一个支柱产业,全镇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及个体户超过1万家,有7个电商产业园区,2021年全镇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网上销售额556亿元,增长7.3%,年快递业务量超过6.4亿票。
2013年开始,多年排名全国经济第一镇的东莞虎门镇开始掉队了,虎门为什么经济乏力?主要还是第二产业动能不足,看看2023年一季度,虎门GDP为162亿元,同比增长1.4%,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5.41亿元,同比下降3.8%,规工增加值49.19亿元,同比下降7.1%。所以工业下降,服务业不振是虎门排名持续下降的原因。
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前景、中外贸易形势,虎门经济还是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和旅游上来,通过服装业挖潜扩项,通过政策引导,通过资金支持,通过电子商务等多方式多渠道,把纺织服装的品牌、设计、生产、包装、展览(会展)、销售、物流、仓储等全链条打通拓宽,让虎门纺织服装的优势发辉到最佳。在旅游上突出资源和配套优势,突出多资源的结合,让文化旅游业不断发展。将服装和旅游结合起来,推动文化、旅游、产业三融合,实现扩内需、强消费之目的,做大经济规模。